連續10年穩居500強 北汽面向未來的底氣是什么?
這些年來,得益于持續的改革創新,北汽集團探索出“五個發展”支撐路徑,為高質量發展夯實基礎;在“瘦身健體”的過程中,聚焦主業不放松,堅持商乘并舉、中高端齊發展;在合資合作新發展環境下,堅定開放合作互利共贏,也探索跨界合作與業務開拓新模式……這些年來,敢登山、能過河的北汽集團,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步子邁得又大又穩。2020年初成為北京市首個營收超過5000億元的市屬國企;2022年再度入圍《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連續10年穩居500強行列……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站在歷史新的更高起點上,北汽集團仍將繼續用好用實改革“關鍵一招”。具有北汽鮮明特色的市場化改革大幕剛剛開啟。
“北汽集團探索出‘五個發展’支撐路徑,即聚焦主業發展、合資合作發展、改革創新發展、減量增效發展、黨建引領發展。這是全體北汽人面向未來的發展共識和信心之源。”
《中國汽車報》:近日,2022《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北汽集團已經連續10年穩居500強行列。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北汽已走到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在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下,北汽面向未來的底氣是什么?
姜德義: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北汽集團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新發展特征、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遵循市場規律、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關鍵一筆,所以真正全面深刻學習領會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深入貫徹踐行高質量發展,就是我們面對未來最大的底氣。
過去20年來,北汽集團充分抓住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與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機遇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中國經濟開始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我們也在疾步發展的過程中意識到,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是北汽能夠適應時代趨勢、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一筆。因此,當北汽集團在2020年初成為北京市首個營收超過5000億元的市屬國企時,我們重整行裝再出發,研判形勢、審視自我、認清路徑,加快了以市場化改革為主線的改革步伐。可以說,北汽集團不僅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了“由小到大”的跨越,作為首都國企的代表進入了“世界500強”,也在更加努力地推進面向高質量發展的深度改革,期待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轉變。
從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到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這個關鍵轉變必然是一個長期不懈努力的過程,對此我們有堅定的信心。這種信心來自于我們在64年穿越多個汽車行業周期的發展經驗和積累的資源,來自于我們具備長期競爭經驗和能力的人才優勢,來自于我們多年發展而來的研、產、供、銷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韌性,來自于我們與全球最優秀的合作伙伴建立了長期戰略。更重要的是,通過近幾年的深化改革,北汽集團對市場化競爭本質、對企業管理運營、對市場洞察、對科技創新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高質量發展有了更廣泛的共識,這是北汽集團不斷開拓進取的動力,也是我們改革走向成功的根本保證。
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發展節奏,實事求是地認清自己的長板和短板,根據行業發展趨勢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標,根據目標調整自己的發展節奏和發展方式,匹配行業、時代的發展趨勢乃至達到同頻共振,是面向未來的關鍵。通過一段時間的改革,北汽集團探索出了“五個發展”支撐路徑,即聚焦主業發展、合資合作發展、改革創新發展、減量增效發展、黨建引領發展。“五個發展”也成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以及中國汽車產業不斷壯大的時代機遇下,全體北汽人面向未來的發展共識和信心之源。盡管汽車企業發展有周期性特點,但是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一旦形成,就將從少到多,從慢到快,以綿延不斷的活力和進取之姿推動企業從量變到質變,最終在經營業績中逐步顯現出來。
“立志為國造好車”,這是北汽集團跨越64年發展歷程的初心和使命。汽車產業的競爭是場馬拉松,我們相信,只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深化改革、堅持開放合作,以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等培育壯大新動能,北汽有機會、有條件在產業大變革中實現“由大到強”的跨越式發展。
“堅定走乘商并舉、中高端齊進、新能源為主、多能源互補的自主發展路線。”
《中國汽車報》:北汽一貫堅持,無論形勢如何變幻,造好車都是北汽不變的初心。在新時期,北汽如何聚焦主業、聚焦自主品牌打造核心競爭力?目前自主發展的產品和技術路線是怎樣的?
姜德義:做強自主是實現“汽車強國夢”的必由之路。北汽作為首都國企,也將做強自主作為一份光榮的使命。對于“十四五”而言,北汽的主業就是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三大板塊,我們在“瘦身健體”的過程中,正集中所有優勢資源,聚焦主業、聚焦自主打造核心競爭力,堅定走乘商并舉、中高端齊進、新能源為主、多能源互補的自主發展路線。
從商用車板塊來講,北汽福田新能源轉型方面已在重型運輸、專用作業運輸等全類型布局零碳商用車,并分場景實現了純電動、混合動力、氫燃料電池的全覆蓋。去年全年,福田內銷和出口均為國內第一,新能源商用車實現銷量近7000輛,同比增長145%。同時,以“平臺化、模塊化、集成化、智能化”為特征的下一代全新平臺產品,已經進入關鍵研發階段,未來將為更多運輸場景提供更優質的產品解決方案。2025年北汽福田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目標超過10萬輛。我們相信北汽福田將在“十四五”期間迎來自身發展的黃金高速期,力爭做中國商用車企中新能源轉型和減碳降排的排頭兵。
從乘用車板塊來講,我們目前形成了“兩個聚焦”品牌戰略,差異化打造極狐汽車、北京/BEIJING兩大品牌。極狐汽車負責積極上探高端智能新能源,目前阿爾法T、阿爾法S、阿爾法S全新HI版等產品在各類行業專業評價中取得良好口碑,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也得到了認可。今年上半年,極狐的銷量增速在20萬~35萬價格區間的純電動汽車細分市場保持領先。北京/BEIJING品牌一方面秉承“越野世家”金字招牌頭銜,破圈“硬派”,發力混動,目前已經形成BJ80、BJ40以及新品BJ60的泛越野陣容,未來還將進一步加大產品投放力度,滿足各類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另一方面還將進一步完善BEIJING系列中高端家用車型,豐富產品體驗,銳化其品牌個性,以更具競爭力的品質和價格打造都市智能移動空間。
在技術創新方面,作為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骨干企業,北汽集團12年深耕智能網聯技術,目前已圍繞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車聯網、電子架構四大領域,形成智能化核心技術與開發能力、系統集成以及資源整合等綜合性能力,以“軟件+服務”驅動全新一代智能汽車產品。
新能源技術方面,北汽已形成跨平臺、模塊化架構的正向開發體系,“三電”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可控,BE21、BE22、BE11三大平臺業內領先,覆蓋轎車、MPV、SUV、跨界車等多種車型,擁有高度自研的三電技術,高性能電機、碳化硅電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率先實現全冗余設計確保整車系統的安全性,以及在零部件、整車、材料等方面具備國際領先的驗證設施和驗證標準。
在技術輸出方面,我們先后兩次向海外進行知識產權授權,分別是基于BE21平臺開發的極狐阿爾法T車型電子電氣E/E架構和BE21平臺的構架底盤技術,實現了技術創新的收益轉化,實現了中國汽車企業首次向海外輸出核心汽車技術的突破。由北汽福田提供產品技術、福田比亞喬在意大利生產的輕型商用車,是中國首款符合歐洲標準的微卡,實現了中國商用車企業首次向歐洲輸出技術的突破。
“我們無論是與奔馳、現代這樣全球知名大型整車集團,還是與70余家全球頂級汽車合作伙伴,都仍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中國汽車報》:我們注意到,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合資合作依然是我國汽車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但國際形勢變幻莫測,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存在,北汽在新合資時代,如何與奔馳、現代繼續攜手共進?作為中國汽車行業具有開放合作基因的北汽集團,北汽與國內企業也開展了多種多樣的合作,那么,如何看待當前情境下汽車行業開放合作的機遇與挑戰?
姜德義:從1984年成立北京吉普開創中國汽車行業中外合資先河,到中國加入WTO后成立首個汽車合資品牌北京現代,再到與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合資成立北京奔馳品牌、互相持股并成為奔馳第一大股東,以及與麥格納成立高端制造工廠實現首個中國汽車企業提供電動化技術、外方汽車企業提供生產技術的合作模式……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北汽成為中國汽車企業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的一個縮影。同時,北汽10余年持續探索中國傳統汽車企業的跨界合作與業務開拓,與華為、寧德時代、博世等企業也形成非常良好的伙伴關系。可以說,開放合作已經深深地烙在了北汽發展的基因中,北汽是中國汽車企業開放合作發展的典型代表。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最近幾年總書記在各地調研時,不斷強調企業要在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指出“我們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作為國有企業,北汽集團更應該主動承擔起中國企業擴大開放、促進經濟雙循環的使命與任務,努力做到總書記強調的“順應歷史大勢,堅持合作、堅持開放、堅持互利共贏”。目前,我們無論是與奔馳、現代這樣全球知名大型整車集團,還是與70余家全球頂級汽車合作伙伴,都仍舊保持著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
今年6月,北京奔馳順義工廠迎來了北京奔馳第400萬輛整車暨國產全新純電動車EQE的下線,成為北汽與梅賽德斯-奔馳集團共同擁抱“雙碳”時代的又一次深度戰略合作,被稱為首都高端制造的新樣本,也成為中德合作的又一典范。我們不僅攜手持續做大市場,更將共同推動北汽自主品牌的發展,在乘用車、商用車、技術創新、零部件業務、資本布局等方面形成更深入的戰略合作。
今年3月,我們與韓國現代集團攜手向北京現代注資60億元,為北京現代在產品升級、電動化轉型及渠道布局優化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股東雙方深化互信的效果很快在“互利”上有所體現,最近幾個月北京現代的產銷量逐步回升,增長態勢穩健。下一步,北京現代將繼續依托現代集團產品優勢、技術優勢和體系優勢,適應中國市場加快產品的引進和布局,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產品競爭力。
今年8月,我們與寧德時代商討在前期多年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不斷完善供應鏈保障機制,大力推進新材料、新技術、新模式的擴大應用。
沒有一家企業可以閉門造車,中國的改革開放足以證明開放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北汽這么多年也在合作共享方面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下一步,我們還將按照總書記“順應歷史大勢,堅持合作、堅持開放、堅持互利共贏”的精神指引,以互利共贏為根本遵循,爭當世界經濟體的紐帶和橋梁,投身于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
“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我們的關鍵指標大幅改善,資源配置進一步聚焦主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整合自主乘用車資源取得新成效,整車基盤企業再上新臺階,各業務板塊取得積極成果。”
《中國汽車報》:中國汽車產業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惟有改革,才有出路。2020年北汽集團提出謀求高質量發展轉型變革,成為傳統汽車企業改革轉型的代表之一,截至目前取得了哪些改革成果?接下來的改革之路怎么走?
姜德義:發展無止境,改革無窮期。這3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地將改革推向深入,堅定不移地聚焦主業、聚焦自主,在聚焦主業發展、改革創新發展、減量增效發展、開放合作發展以及黨建引領發展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發展成果。
要改革,首先就要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在去年底召開的職代會上,北汽很多員工都感慨,2021年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尤其是為了確保《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扎實落地,我們針對制約北汽發展亟待解決的重點、難點問題,列出了18項“折子工程”,領導班子成員分別牽頭,下大力氣推進落實,并將“折子工程”進展匯報作為常委會固定內容,確保有序推進。這些項目有的已經妥善解決,還有少部分項目也已經進入了收尾階段。
與此同時,我們堅持聚焦主業不動搖、不讓步,下大力氣、大決心將優質資源向主業投入。從整車銷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產品開發、專利、燃油限值等多個方面設置綜合指標引領高質量發展。僅去年一年,北汽集團圍繞主業投資186.7億元,占比達總投資額的99%,截至目前主業從業人員占比已達98%。今年上半年,北汽集團利潤指標實現雙過半,2022年8月北汽集團在京產值245.5億元,同比增長47.9%,各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銷量均實現同比大幅增長。經過一段時間的改革,我們的關鍵指標大幅改善,資源配置進一步聚焦主業,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整合自主乘用車資源取得新成效,整車基盤企業再上新臺階,各業務板塊取得積極成果。同時,我們還在市場化改革的實踐中發現、培養、任用了很多優秀干部人才,讓專業技術型干部走向更高平臺,讓年輕干部發揮更大作用。具備行業競爭力的人才隊伍,才有可能締造出有行業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面向未來,我認為北汽的市場化改革大幕才剛剛拉開,前3年只能稱為轉向高質量發展的第一階段。下一步,就是要堅定不移地將我們用實踐摸索出的、具有北汽鮮明特點的“五個發展”扎扎實實落到實處,尤其是落到主業發展的里里外外,方方面面。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我相信,只要全體北汽人理解高質量發展、支持高質量發展、參與高質量發展,就能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強大正能量,育新機、開新局。
《中國汽車報》:作為二十大代表,如何看待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新車市場的發展環境?對未來北汽集團的發景前景有何期許?
姜德義:長期以來,汽車工業都被視為是工業強國的標志。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騰飛,中國汽車行業這些年不斷取得歷史性突破。2009年中國汽車年產銷雙雙突破1300萬輛,一躍成為全球新車產銷第一大國,并隨后不斷刷新最好成績。2021年,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出口國,今年1~8月我國汽車出口量191萬輛,同比增長47.5%,這一數字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出口量,超越了德國的汽車出口量,僅次于日本,創下歷史新高。伴隨著新能源汽車發展及智能網聯技術方面的先行優勢,中國汽車行業進入實現“由大到強”的關鍵歷史性時刻。
對于北汽集團而言,我們將積極主動融入首都“五子聯動”新發展格局,繼續加大高質量發展支撐路徑的扎實落地,堅持聚焦主業、堅持開放合作、堅持科技創新,不斷深化改革、不斷“瘦身健體”。我們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開啟新征程,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戰略支撐作用,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10-20 11:4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10-20 11:42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