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已被重視!汽車基礎軟件發展白皮書3.0發布
“缺‘芯’已被重視,少‘魂’還未解決”。近日,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苗圩發表的重要觀點,在行業內“激起千層浪”。無論從市場需求變化,還是技術變革進程來看,避免汽車基礎軟件的“卡脖子”問題,成為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話題。
9月18日,《中國汽車基礎軟件發展白皮書3.0》(以下簡稱《白皮書3.0》)發布。這是繼2021年首版問世后,在工業信息化部裝備一司和裝備中心指導下,《白皮書》的第三次發布。在此之前不久,中國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委員會(以下簡稱“AUTOSEMO”)召開了以“多元協調構建汽車軟件新生態”為主題的行業論壇。可以看到,針對當前我國汽車基礎軟件發展的短板問題,產業鏈上下游各方正在積極貢獻力量。
對基礎軟件形成統一認識
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正在由分布式向集中式持續演進,產業鏈和技術鏈也將面臨重構。目前,包括造車新勢力在內的車企、零部件供應商等都在著力打造專屬的基礎軟件平臺,并形成以OS為核心、向基礎軟件平臺進化的趨勢。因此,厘清國內汽車基礎軟件發展現狀就顯得尤為重要。
據了解,《白皮書3.0》以汽車基礎軟件平臺為主題,圍繞其技術形態和關鍵技術進行了深入探討,以共享知識成果,內容包括智能汽車車用基礎軟件平臺概述、智能汽車車用基礎軟件的內核和中間件、智能汽車車用基礎軟件平臺、智能汽車車用基礎軟件平臺關聯技術、國產基礎軟件生態介紹、國產基礎軟件問題與展望等組成部分。
AUTOSEMO提出,要建立汽車基礎軟件開發平臺,以加快推進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演進,加速軟件產品的研發。在實踐中,信息娛樂系統通常使用Linux或商業化的通用操作系統,車身控制則使用標準的AUTOSARCP。在AUTOSARCP分層架構中,自上而下分別為應用軟件層、運行時環境、基礎軟件層。未來,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最終可能向基于中央計算平臺的集中式方向以及車云協同控制發展。在這種趨勢下,需要高度靈活、高性能且支持高性能計算、動態通信等特征的新軟件架構平臺——Adaptive Platform AUTOSAR。
今年,由AUTOSEMO執行辦公室發起、A20成員單位參與,結合當下車用操作系統主要技術形態及AUTOSEMO技術生態,共同提出了“AUTOSEMO(2022)智能汽車軟件生態框架”,包含車端軟件、云端軟件及相關技術。
“在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浪潮下,國內外大型車企布局全新的汽車軟件研發體系,國家也高度關注汽車產業的發展,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是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政策、技術和市場三方面共同發力,行業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頂層建設持續完善。”AUTOSEMO的輪值主席、中汽創智首席執行官李豐軍表示。
“隨著我國智能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行業正在經歷由‘以車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的轉型。因此,如何為車企賦能、創造汽車產品的新價值,成為行業共同思考和探索的課題。”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克強介紹道。
李克強建議,未來行業應在團體標準下共同討論、形成共識,進一步推動國家標準的制定。這也正是《白皮書3.0》面世的意義之一:在行業內實現汽車基礎軟件的應用及傳播,并在行業內形成統一的認知。
決勝的制高點是生態化
面向“軟件定義汽車”新時代,產業鏈上下游各方需協同發展,打破傳統封閉式的開發模式,建立開放、開元、標準的汽車軟件生態。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終身名譽主席,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指出,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半場”由電動化決定,“中場”由智能化決定,最終決勝的制高點則是生態化。
據悉,AUTOSEMO成來以來,致力于以基礎軟件為核心,聯合車企、零部件供應商以及軟件、芯片和高校等生態成員單位,組建汽車產業生態的產學研用平臺,圍繞汽車軟件的建設和標準制定開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打造汽車基礎軟件平臺,需要從芯片、利益架構、操作系統、核心算法到云端、實現端到端的閉環。現實中,汽車軟件企業是在某一層或幾層上建立核心能力,其他方面要通過產業協同才能迎接產業新格局帶來的挑戰。”李豐軍認為。他還提到,打造汽車基礎軟件,車企的優勢在于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和成熟的生產體系,但難以實現全方位的技術覆蓋,而且資源成本過高,不利于帶動整個產業上下游健康發展。零部件供應商對基礎軟件核心技術掌握的還不夠深,產品無論性能、功能,還是穩定性、成熟度,與國外主流產品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AUTOSEM名譽主席、東軟睿馳總經理曹斌表示,汽車基礎軟件平臺正加速向智能化創新升級,目前除了三大發展趨勢:硬件向數字化轉型、利用云端與數據能力強化整車智能、車企主導應用層軟件開發。在此背景下,汽車基礎軟件將發揮“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行業應積極踐行“軟件先行”的創新開發模式,構建蓬勃發展的生態體系。他也強調,汽車軟件生態將是非常龐大的生態,行業需要對整車架構、軟件分層和接口規范等形成基本的統一共識。
針對痛點和問題攻堅克難
汽車軟件既要安全,又需可持續更新,離不開新架構支持軟件組件的動態部署以及與非車載系統之間的交互。不過,在新一代集中式電子電氣架構中,域控制器和車載計算平臺所需的基礎軟件,市場還處于群雄逐鹿階段,沒有形成Windows之于PC那樣的的大統一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亟待形成兼容國際市場和自主軟件架構、標準、軟件的體系。國內基礎軟件平臺的發展還存在一些痛點和問題。比如,在安全車控基礎軟件平臺方面,本土化問題越來越突出,不少控制器開發還是基于國外的解決方案;在智能駕駛基礎軟件平臺方面,還存在多處“卡脖子”技術短板,尚未出現足夠成熟的解決方案并且缺乏實時安全的內核、中間件和虛擬化產品;在車載信息娛樂基礎軟件平臺方面,內核種類繁多,業內供應商各自為戰,尚未形成合力。
《白皮書3.0》展示了2022年AUTOSEMO在基礎軟件方面的創新產品優秀案例,包括中汽創智CP AUTOSAR、東軟睿馳Neu-SAR、普華ORIENTAIS等。
其中,中汽創智CP AUTOSAR是一款基于國際AUTOSAR組織發布的ClassicPlatformR20-11規范開發、包含嵌入式軟件和配置工具鏈、面向MCU的全棧式基礎軟件解決方案。東軟睿馳汽車基礎軟件平臺產品——NeuSAR為全新自主研發,兼容AUTOSAR AP R21-11最新版本。Neu-SAR既支持傳統的ECU開發,又對基于域控制器和新型電子電氣架構的開發提供了豐富的基礎軟件、中間件和開發工具。普華基礎軟件平臺ORIENTAIS主要面向車控領域,為用戶提供了車控操作系統、通信、診斷、網絡管理、測量標定、底層驅動、復雜驅動、Bootloader等基礎軟件模塊及集成開發環境。
據悉,普華基礎軟件平臺的汽車電子產品已在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處大規模量產,實現了裝機量百萬套以上,并順利應用于國內車企的多款車型,得到市場的充分驗證。
《白皮書3.0》還指出,中國汽車基礎軟件發展的瓶頸,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生態尚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3個方面。
針對這些不足,《白皮書3.0》提出建議,加快技術發展與創新:各企業可以基于行業內已經形成的標準或優秀案例,集中資源做更深層次的技術創新,避免行業內卷和壟斷,制約技術發展創新的速度;完善生態體系構建,聚集行業力量加大聯合開發力度,加強開源開放和跨界融合,共建開放生態,使能萬物互聯;重視復合型人才培養:持續培養“既懂汽車又懂軟件”的復合型人才。發展智能汽車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行業發展相接軌的人才培養之路。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9-29 11:2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9-29 11:20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