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油田老區復雜斷塊穩產透視
今年前7個月,大港港東油田累計產油20.3萬噸。
(相關資料圖)
港東油田于1965年投入建設,經過50余年開發,早已進入特高含水、特高采出程度階段。大港油田針對港東油田穩產難的情況,轉變開發思路,優選注水開發方式,使老油田煥發新活力,老區實現“凍齡”開發,延長了生命周期。近年來,港東油田發展步履穩健,年產油保持在30萬噸以上,自然遞減率從2020年的16.9%下降到2022年的14.7%,進一步夯實了穩產基礎。
理論創新撬動低動用油藏
港東油田由45個自然斷塊組成,最小斷塊面積僅0.04平方公里,大于1平方公里的斷塊只有4個,是一個構造破碎的復雜斷塊油田。隨著開發時間的延長,主力砂體綜合含水率達到94%,剩余油挖潛難度大;復雜斷塊構造破碎,注采井網完善難度大;層間非均質性強,層系井網適應性較差。
面對老油田穩產難、效益開發難的嚴峻形勢,大港油田深入實施“壓艙石”工程,選取典型區塊進行技術攻關和開發試驗,以期找到油田效益穩產的新路子,港東油田被選為“壓艙石”工程區塊之一。隨后,認識程度低、采出程度低、井網控制程度低但有過高產歷史的東營組油藏,作為剩余潛力挖掘的目標進入地質人員視野。
地質人員通過重新收集整理所有鉆井試油資料和生產開發動態數據,綜合應用多種技術軟件研究分析地震、鉆井、錄井、測井及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狀況,創新建立了港東東營組復雜斷塊背景下淺水三角洲疊覆復合砂體沉積模式,研究目標精細到單一沉積砂體,準確刻畫了3米至4米的薄儲層。
依托新的沉積模式,地質人員發現朵葉體的邊部、構造相對較低的位置仍具有控藏能力,發現了港東東營組疊覆朵葉體的分布規律,通過“井震藏”相結合,有效指導了剩余油精準預測,精度達到90%以上。
2021年至今年7月,以新沉積模式為引領,大港油田在港東東營組共實施新井46口,平均單井日產油達到設計的1.5倍,建成港東開發單元一區東營、二區東營兩個百噸區塊,區塊日產量從之前的37噸升至197噸,實現低動用油藏的高效開發。
補足“元氣”精細注水采出效益油
隨著油田開發持續深入,地層自然能量逐步減弱。目前來看,精細注水仍然是油田開發最成熟、最經濟、最有潛力的技術,注好水成為補足老油田“元氣”的關鍵一環。
秉持“注水就是控遞減、增可采、提采收率”的理念,技術人員實行夯實注水基礎和推動工藝技術創新兩手抓,強化注采同步,構建效益井網,力求增能蓄能和穩產提效“雙贏”。
一方面,通過地層分析對比明確注采對應關系,開展轉注、補孔、分注等基礎工作,讓地層注夠水,補足“元氣”。針對低動用斷塊、注聚驅斷塊、復雜斷塊等不同流場的特點進行分類治理和分層調控,采取先期注水培植、重點井同步完善、停注低注井攻欠增注等舉措,不斷夯實注采基礎,努力實現全油藏波及和有效驅替。
另一方面,加強地面設備、水質監測、新技術應用等工藝技術管理工作,注重水質源頭監管和維護,做到注“好水”采“好油”,并嚴格落實“四級四類”動態分析制度,及時調配注水量,實現高效注水。2022年,港東一區通過投注轉注“植流場”,精細分注“勻流場”,井組調剖“改流場”,攻欠增注“增流場”,動態調配“穩流場”,日注水能力增加1730立方米,各項開發指標明顯改善。
精耕“注水田”,采出效益油。2021年至今年7月,大港油田在港東共實施水井治理175井次,開展動態調配940井次,注采比從0.87漲至0.89,增油1.8萬噸。
精細研究瞄準隱蔽油層找到剩余油
港東油田剩余油高度分散,不易開采。要精準掌控這些“小碎塊”的剩余油在哪里,能夠開采多少,怎么開采出來,需要地質人員精細研究,以最大程度挖掘剩余油。
地質人員重點瞄準館陶底水、東營薄層等特殊油藏和水淹層、低阻層等隱蔽性潛力層。低阻油藏是剩余油油藏的組成部分,是指錄井解釋時電阻率低于5的層位。電阻率為6或7,解釋為含油層,而低于5的多認為是水層或干層。在多年的開發過程中,開發人員發現,不少低阻油層措施效果好,蘊藏潛力大,但是由于人工識別難度大、耗時多,實施數量非常少,難以高效動用。
地質人員打破思維定勢,向研究院專家學習識別測錄井曲線,立足測錄井儲層“四性”關系,結合目的層所在砂體歷史注采情況復盤動態生產歷史。通過油層復查、精細儲層構造和砂體刻畫等手段,在復雜的地質構造中不斷尋求突破,從平面、層間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和儲量,進一步摸索剩余油富集規律特點,找出一個個潛在的高產甜點區。
東7-32井的103號層為低電阻薄砂層,2022年6月實施補孔單采后,階段產油達1280噸;東7-26井的55號層為含油水層,2022年1月補孔單采后,階段產油達888.5噸。兩口井均實現高效挖潛的目標。
2021年至今年7月,港東油田共實施油井措施256井次,增油11.7萬噸,實現質效雙增。
大港油田復雜斷塊穩產技術成果
◇針對復雜斷塊油田高含水期斷層多、儲層變化快、剩余油分散的問題,攻關形成了高精度油藏描述新方法,實現了0.1平方公里小微地質體精準刻畫。
◇針對進入特高含水開發階段二次開發水驅瀕臨經濟極限、三次采油化學驅缺乏基礎層系井網支撐等問題,創新“二三結合”提高采收率理論技術,實現采收率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針對高含水期油藏非均質性嚴重、剩余油高度分散的問題,創新形成高含水油田滲流場精準調控與全油藏波及技術,實現油藏均衡驅替。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8-22 09:0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8-22 09:05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