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殺傷細胞失去抗腫瘤功能關鍵機制發現-即時焦點
【資料圖】
記者26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學與醫學部魏海明教授、鄭小虎教授和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等,與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錢葉本主任合作,發現腫瘤組織微環境自然殺傷(NK)細胞丟失表面膜突起,無法識別腫瘤細胞,失去了抗腫瘤功能。他們還創建了一種“單個免疫細胞膜質譜檢測技術”,揭示NK細胞膜主要組分鞘磷脂的丟失是NK細胞丟失表面突起的主要原因。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自然·免疫》雜志。
NK細胞是腫瘤的“職業殺手”,在抗腫瘤免疫治療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腫瘤微環境中,NK細胞的抗腫瘤功能受到嚴重挑戰,大部分晚期腫瘤都能逃避NK細胞的殺傷,急需弄清機理,尋找恢復NK細胞功能的新方案。
研究人員利用透射與掃描電鏡技術,發現正常組織和腫瘤組織微環境NK細胞膜的拓撲學形態有明顯區別,正常NK細胞膜表面存在豐富突起,而腫瘤組織微環境NK細胞膜表面異常光滑,突起明顯丟失。進一步探索發現,正常NK細胞利用膜突起識別和抓取腫瘤細胞,并促使細胞間相互作用,形成“免疫突觸”,發揮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這種免疫突觸是NK細胞與腫瘤細胞形成的細胞間特殊結構,NK細胞通過免疫突觸釋放顆粒酶溶解殺傷腫瘤細胞。
研究人員還創建了“單個免疫細胞膜質譜檢測技術”,發現腫瘤微環境NK細胞的膜成分發生改變,主要是鞘磷脂的含量顯著降低,并證實腫瘤微環境的絲氨酸代謝失調是導致鞘磷脂下降的主要誘因。使用靶向鞘磷脂酶的抑制劑能夠顯著提高腫瘤微環境NK細胞膜鞘磷脂的含量,恢復突起形成,提高腫瘤細胞識別以及殺傷能力。靶向鞘磷脂酶的干預方式聯合免疫檢查點阻斷劑,起到協同抗癌的效果。
這項研究從全新的細胞膜拓撲學角度,詮釋了腫瘤來源NK細胞功能紊亂和免疫逃逸的新機制,也為提高NK細胞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策略。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工業資訊排行榜
-
2023-03-27 17:00
-
2018-09-27 19:41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工業資訊熱門推薦
-
2023-03-27 17:00
-
2018-09-27 19:41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
-
2018-09-28 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