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經驗、創發展,碳普惠領域首份報告發布!“碳普惠合作網絡”研究成果+1
(資料圖片)
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正式確定后,碳市場來了,碳普惠也風風火火地大干了起來。雖說我國探索進行碳普惠工作的進程可以說在近10年前就已啟動。但,在經十年發展,在政策的大力推動下,碳普惠的發展可謂被按下了“倍速鍵”。
在生態環境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的《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重要文件中,也明確提出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和碳排放;引導公眾優先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新鮮成立的“碳普惠合作網絡”,為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等合作發起的機制。據相關人員介紹,該合作網絡基于自發自愿、非贏利的協作機制,并還將繼續在碳普惠課題研究、宣傳教育、試點示范、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密切合作。
2022年6月15日的全國低碳日宣傳活動中,自發自愿、非盈利的“碳普惠合作網絡”正式成立。
同日,作為“碳普惠合作網絡”的首項成果——《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研究報告》——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數字碳中和專項基金、綠普惠碳中和促進中心和碳中和國際研究院聯合發布。此份報告建議向公眾推廣和普及綠色出行數字平臺,激發居民綠色出行意愿,促進城市低碳化、綠色化的智慧交通體系建設,推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持續健康發展。(詳見:碳普惠合作網絡首項研究成果《數字化工具助力公眾綠色出行研究報告》發布)
到了2023年2月25日,也就是最近第二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上,一份名為《中國碳普惠發展與實踐案例研究報告》的文件正式發布。從多家媒體平臺獲悉,此份文件不僅是我國“碳普惠合作網絡”下的又一成果,更是我國首份碳普惠領域的研究報告,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田成川發布。
負責人表示,該報告的發布,將助力全社會包括個人、企業及各類社會組織進一步了解碳普惠、推動碳普惠、實踐碳普惠。
近年來,關心環保的人應該了解,各地都在創建推廣地方碳普惠平臺,包括北京、寧夏、廣州等多個地區。而這份《中國碳普惠發展與實踐案例研究報告》就通過分析39個碳普惠平臺(或碳賬戶)的案例,提出政府主導的多元碳普惠機制是新型環境治理體系下碳普惠發展的新模式,有助于碳普惠持續深入人群,獲得更好的協同發展效益。
此外,這份報告的末尾還給出了多項建議。①建議政府持續推動多元碳普惠機制有效落地,加強碳普惠基礎建設;②建議企業倡導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創新公眾減排激勵方式;③建議社會組織發揮力量支持碳普惠機制建設,廣泛動員公眾參與……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企業品牌排行榜
-
2023-03-01 16:4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企業品牌熱門推薦
-
2023-03-01 16:48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