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慶油田“聚合物微球”調驅再獲突破|天天速看料
【資料圖】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張峰通訊員馬波)1月24日記者獲悉,由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攻關研發的納米聚合物微球2.0體系,在陜北姬塬油田耿60超低滲油藏試驗效果顯著。技術數據顯示,試驗兩個月后,試驗井組綜合含水由48.1%降至46.5%,日產油量上升1.6噸,標志著低滲透油田聚合物微球2.0深部調驅技術現場試驗取得階段性突破。
2017年以來,長慶油田圍繞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藏非均質性強、注水開發水驅不均矛盾突出的難題,自主攻關,創新研發了聚合物微球深部調驅技術。該技術能夠實現在線調驅、進入儲層深部,達到擴大波及體積、改善水驅開發效果的目標。聚合物微球深部調驅技術目前已累計規模應用2萬井次以上,助推油田自然遞減由13.2%下降至11.2%,累計少遞減原油超過200萬噸,增加水驅可采儲量2500萬噸以上。
但隨著水驅開發不斷深入,優勢竄流通道、剩余油分布日漸復雜,聚合物微球體系長周期注入后持續深部移動、進一步擴大波及體積作用有限,繼續提升調驅效果難度大,需要盡快優化升級現有聚合物微球技術體系。圍繞如何增強運移性和提高實施效果的生產需求,長慶油田堵水調驅科研人員深入分析體系問題,提出了開發具有延遲溶脹特性的聚合物微球攻關目標,經過近兩年的分子設計與實驗研究,開展了大量產品合成探索與性能驗證,成功實現了聚合物微球結構的時序性演化,開發出具有延遲膨脹功能的聚合物微球2.0體系。該體系耐溫性達到80攝氏度以上、抗鹽性達10萬毫克/升以上,相比一代體系,延遲膨脹時間提升3倍左右,有效解決了微孔細喉條件下持續深部運移的技術難題。
目前,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已結合礦場先導試驗實際,全面做好微球2.0體系優化與性能提升,不斷完善堵水調驅技術系列和生產工藝,為低滲透老油田持續穩產提供有力支撐。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保排行榜
-
2023-02-02 08:0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保熱門推薦
-
2023-02-02 08:0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