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科激光:潛心攻堅“卡脖子”技術
在日前舉辦的“2022 ATC汽車智能制造技術周”上,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科激光”)攜先進激光器產品和技術方案亮相,公司汽車行業總監沈義在技術周主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并在會后接受了《中國汽車報》記者的專訪。
銳科激光于2007年成立,2018年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專業從事光纖激光器及其關鍵器件與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其擁有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國家重點領域創新團隊和光纖激光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球有影響力的具有從材料、器件到整機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纖激光器研發、生產和服務供應商。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為激光制造裝備集成商提供各類光纖激光器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并為客戶提供技術研發服務和定制化產品。
2021年,銳科激光與南華大學聯合研制的中國首臺100千瓦超高功率激光器及配套設備正式啟用。該激光器是中國目前最大功率的工業光纖激光器,也是全球第二大功率的工業激光器。100千瓦超高功率激光器的啟用打破了國外超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壟斷,也標志著我國相關領域多項自主技術實現突破。2021年,銳科激光成功入選了CCTV品牌強國工程。
潛心攻堅“卡脖子”技術
銳科激光目前布局了包括鈑金加工、汽車制造、軌道交通、動力電池、廚衛/五金、3C電子在內的諸多行業。而近年來,激光技術憑借高效率、高品質的優勢在汽車工業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激光切割、焊接設備也早已成為汽車制造流程中不可缺少的加工利器。
面對高端市場如汽車、新能源等市場鮮有國產品牌激光器的窘境,銳科激光懷揣著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初心,經過多年的研發和驗證性測試后,一舉推出了“帶光閘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和“光束可調高功率光纖激光器”,于2020年切入正式進入高端焊接市場。
其中,銳科激光推出的首款帶光閘光纖激光器使用單路耦合器,2、4路分時光閘,耦合效率超過96%,并可在45ms內實現光束切換,同時配備快速光纖熔斷保護機制,其光束切換裝置性能可靠,可實現數十萬次連續切換。
2021年9月,銳科激光2臺6000H帶光閘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正式在比亞迪汽車產線投產,并為比亞迪穩定生產超過2萬輛汽車。隨著產能進一步擴大,比亞迪也在近期接連采購兩批銳科6000H,第一批8輛本月發貨,第二批4輛備貨待發中。
沈義介紹,銳科激光在業務布局上分兩條路線:傳統領域持續保持龍頭地位,未來5年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在包括汽車在內的細分領域則走高端路線、對標進口品牌。目前,銳科激光在傳統車企和新能源車企中均有批量訂單達成,包括蔚來汽車、比亞迪、通用汽車、上汽大通、小鵬汽車等均是銳科激光的客戶。
銳科2021年銷售的設備銷量
事實上,不僅整車制造生產,基于當下動力電池制造降成本、安全性能和生產設備精度要求進一步提高等方面的需要,激光技術因其具有便捷高效、綠色環保、節能降耗的特點在鋰電行業設備制造中應用日益廣泛。銳科激光系列產品已進入新能源汽車鋰電制造領域,在電池焊接、清洗動力電池表面藍膜、極片切割應用等方面都頗有建樹,在國內前十的電池企業中都有應用。
緊抓新能源機遇,助力汽車業轉型
隨著銷量的暴增,新能源汽車成為當下炙手可熱的新興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吸引著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沈義表示,對于銳科激光而言,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機遇大于挑戰。
他分析,新能源汽車市場瞬息萬變,傳統車企、外資品牌和造車新勢力之間競爭異常激烈,車企想要在其中占據有利地位,必須在新產品推出上快人一步,激光技術正好能助力車企步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一款車型從設計研發到各種場景的性能測試,再到正式下線,常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借用虛擬仿真輔助安裝調試以及高效加工技術,可大幅縮短汽車整車開發周期。汽車制造需要大量的模具,激光加工可縮短模具制造周期從而縮短整車開發周期;激光器在整車廠的應用能助力提升智能制造水平、降低工位需求、提升占地面積利用率,一臺激光器多工位復用,可代替4~6個機器人,長期免維護,能夠有效幫助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在加快新車開發周期的同時也能提升車輛制造品質。“特別是不斷崛起的造車新勢力,在車型開發制造方面有更大的動力去選擇高效制造設備,這也給了銳科激光更多切入市場的機會。”沈義說。
而在動力電池領域,據高工鋰電預測,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將達到20%以上,這將帶動全球動力電池出貨量超1100GWh,正式邁入TWh時代。銳科激光也瞄準國內動力電池新一輪擴產,同時電池企業交貨周期縮短對激光設備釋放的市場需求,從產品、技術、產能、交付、服務等多個層面做好準備,迎接國產激光器市場需求爆發。
沈義表示,相較進口激光器,銳科系列產品因價格優、服務好、品質高、產能足等優勢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面向未來,銳科激光將堅守“核心光源,銳科制造”的產品發展理念,在激光光源技術上不斷突破,并始終致力于做中國人自己的高品質光纖激光器,助力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持續賦能汽車行業轉型升級。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汽車產業排行榜
-
2022-08-25 14:38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汽車產業熱門推薦
-
2022-08-25 14:38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
-
2018-09-28 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