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大道一区二区,亚洲小视频在线,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久久蜜桃精品,少妇又粗又猛又爽又黄的视频,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狠狠色狠狠色综合网

“碳市場履約第一案”浮出水面 誰來管?

2022年1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結束,全年碳排放配額成交量累計1.79億噸。但同時,兩起與碳市場相關的案件浮出水面。

一起是“碳市場履約第一案”。此案發生在江蘇一家企業。今年1月,相關部門在對該企業開展節日生態環境安全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額。

另一起是“碳市場首例數據造假案”。此案發生在內蒙古的一家企業。廣州能源檢測研究院舉報稱,該企業提交的2019年碳排放報告里,燃煤元素碳含量檢測報告疑似偽造。經調查,有12份燃煤元素碳含量檢測報告被篡改。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完成率為99.5%。但按企業個數統計的履約完成數與違約數未公布。同時放眼全國,排放數據涉嫌造假的企業也絕不止一家。

上述案件反映出一個深層次問題,我國碳市場的監管尚待加強。那么碳市場應該怎么管、誰來管?在今年全國“兩會”中,來自法律、金融、能源領域的代表們提出了建議。

劃準紅線非常關鍵

想加強監管,首先要明確紅線。當前,管理碳市場的主要文件仍為生態環境部于2020年12月以部門規章形式發布的《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

但目前法律無論是力度還是廣度,都難以對違法行為形成震懾。以拒絕履約為例,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如果沒有按期清繳碳排放配額,就會構成違約,可能將被處兩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按2021年12月31日碳市場收盤價54.22元/噸計算,企業購買幾萬噸配額就需要幾百萬元,遠高于前述2~3萬元的罰款金額。也就是說,現行處罰力度,并不足以對違法企業形成震懾。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監事長、國浩律師事務所律師呂紅兵認為,我國應進一步完善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架構,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法律體系建設,適時制定碳排放權交易法。

呂紅兵從五個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應依法建立國家統一監管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架構。

二是,應完善碳排放配額總量和分配制度,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前提。

三是,應確認碳排放權證券類資產的法律屬,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基礎。

四是,應建立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明確政府(管理者)和企業(排放者)兩類主體的義務,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保障。

五是,應關注中國碳市場國際化,設計打通國內國際碳交易市場的機制,這是碳排放權交易的趨勢。

服務和監測亟待專業化

在上述數據造假案中,還有這樣一個細節——據涉嫌參與協助篡改的一家中介機構表示,完全沒有造假動機,之所以改動檢測時間,只是想加快工作流程。因為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碳盤查報告完成時間很緊、人手又嚴重不足,再加上對政策理解不夠,才導致了流程瑕疵。

眾所周知,實測企業燃煤碳含量的技術難度并不大,但企業要自己實測碳元素,需要采購數十萬元的設備并配備相關人員。

因此,一些企業就選擇委托第三方機構檢測。但如何監管這些專業“中介”就非常重要。全國政協委員、中信資本張懿宸建議,監管機構加強對碳服務和咨詢機構的管理,從根本上改變碳服務行業進入門檻低、服務機構專業水良莠不齊的現狀,比如可在部分行業環節(如碳交易、碳資管等)進行牌照化管理,制訂明確標準,并對持牌機構予以專業支持和輔導,同時加強行業自律和信用管理,從而引導碳服務行業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針對監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副總經理李永林建議,完善碳市場方面的法律法規建設,制定更加科學的核查和數據管理制度,加快構建和完善碳排放的監測報告核查(MRV)體系,設定更加科學的實測值測算方法,強化對第三方核查機構的監管力度,增強對數據造假行為的懲罰力度,確保更加公的數據統計環境。

當下,中國碳排放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剛剛結束,全國碳市場正式運行也不足一年。對于一個“初生”市場,自律固然重要,他律也應及時補位。只有這樣,市場才能實現長期、健康地運轉。

關鍵詞: 生態環境 安全檢查 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市場

來源:能源評論?首席能源觀
編輯:GY653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 相關推薦

相關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