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下的 “雙十一”:互聯網“拆墻”帶來新變化 平臺經濟迎合規治理時代
11月11日剛剛過去,從10月20日開始,今年這場“雙十一”狂歡持續長達20多天?!白畲蟮淖兓?,今年淘寶的購物車可以用微信分享給朋友了?!辈簧傧M者感受到了反壟斷風暴下,互聯網平臺“拆墻”帶來的新變化。
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持續發力。11月5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集阿里巴巴華南公司、唯品會、美團優選等16家廣東轄區的重點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召開行政指導會,要求平臺做到公平競爭,不限制、排斥經營者參加其他網絡交易平臺開展的促銷活動。
今年“雙十一”,不少商家反映互聯網平臺之間“明面上的二選一”已經鮮見,但比價現象依然存在。專家提醒,在監管重錘下,平臺經濟迎來強監管合規治理時代,但仍要警惕隱蔽性的“二選一”現象,警惕平臺利用流量、資源等作為手段迫使商家進行排他合作。
??更便利
平臺“拆墻”帶來購物新體驗
淘寶購物車可以分享到微信、微博、QQ和支付寶等社交軟件了。今年“雙十一”前夕,不少細心的消費者發現了這一變化。
不同平臺之間相互“砌墻”、“設卡”、屏蔽等行為被詬病已久。無正當理由限制網址鏈接的正常訪問,既影響用戶體驗,也擾亂市場秩序。今年7月,工信部啟動了為期半年的互聯網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屏蔽網址鏈接是重點整治的問題之一。在此前召開的國新辦發布會上,工信部就要求各平臺9月17日前要按標準解除屏蔽網址鏈接,對于整改不徹底的企業,將依法采取處置措施。
平臺“拆墻”是否真的給消費者帶來便利?記者實測發現,雖然不少平臺之間開始打破壁壘,但是在操作過程當中還是較為繁復,分享之后也會出現安全風險提示、“火星文”等,與徹底實現互聯互通還有一段距離。
除了平臺“拆墻”,今年的“雙十一”對互聯網平臺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等也有更嚴格監管和更清晰的指引。
11月6日,市場監管總局下發《關于規范“雙十一”網絡促銷經營活動的工作提示》,維護“雙十一”期間網絡交易市場秩序,提出禁止采取“先提價后打折”、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等違法方式開展促銷;防止虛假交易、刷單炒信、虛假評價等不正當競爭違法行為發生;嚴格防范經營假冒偽劣商品行為。暢通消費者投訴舉報通道。
“今年的‘雙十一’,感覺行業氣氛沒有那么鬧騰,消費者也更理性了?!睂幉ㄐ聳|方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秋成認為,在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的大背景下,消費者網上購物有了更多平臺選擇,消費需求也不再需要在集中時間點、單一平臺上爆發。
“相對往年來講,今年的‘雙十一’更理性規范。這不僅體現在促銷的形式、周期上,還體現在消費指引上。這背后都與監管趨嚴有關?!睙o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認為,隨著監管部門對“二選一”等不正當競爭、大數據殺熟、算法歧視等數據壟斷、刷單和“寄空包”等違規行為的大力整治,電商行業正逐步向理性規范轉變,更多的商家也從打“價格戰”轉向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這將進一步提升消費者的體驗。
??更隱蔽
商家仍會遭遇平臺“系統比價”
為迎接今年“雙十一”暴漲的訂單,從事鞋類銷售的淘寶店家李小姐早在幾個月前就做好了產品庫存、物流通道等多方面準備?!坝悬c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訂單并沒有像以前一樣暴漲,銷售額相比去年下降了10%左右?!?/p>
相比下降的銷售額,更讓李小姐苦惱的是,今年“雙十一”她還遇到了平臺的資源之爭。“一家折扣電商平臺跟我們說要簽訂協議,一個店鋪要50萬元押金,才會給活動資源,不放押金就全部不給活動資源?!?/p>
“明面上‘二選一’是沒有了,但是各平臺之間還是會在流量、資源上對商家設定的價格有要求。有的平臺看到你在另一平臺上有銷售,會壓低銷售價格,不按照它指定的活動價格就不給你流量或者不讓你上平臺的資源位置?!崩钚〗阏f,“在現階段原材料上漲的背景下,如果平臺一味壓低價格,那賣家肯定要想著怎么節省成本,進而會影響到產品質量?!?/p>
在一家體育用品店從事電商運營8年的何先生,上個月也曾遇到過一次“系統比價”。
何先生表示,這種不同平臺之間的比價行為一直都存在,在“雙十一”等大型活動中更是屢見不鮮。“例如我們公司在3個不同的平臺都有上線銷售,很難達到每一家平臺要求的最低價。”
“解決這個問題只有錯開產品線,我們一個公司,如果備3份產品線,資金和庫存壓力都以3倍計算,這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遇到這樣的情況,只好是默認他們的降價要求。”何先生說。
被平臺檢測到不是最低價的概率是多少?何先生表示目前平臺沒有明確說明,只要系統檢測到商家在該平臺不是最低價就必須要做出相應舉措?!安煌脚_之間的要求也不一樣,有的是不降價就直接對鏈接下架,有的是會自動降價。費用由商家來承擔?!?/p>
對于平臺這種行為,何先生認為“有弊端、不科學、不全面”,“例如把優惠信息全部疊加在一起,能全部符合優惠條件的少之又少,再者是各平臺的要求不一樣,商家價格肯定要做出區分。如果強行要求商家降低銷售價格,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損害的可能是消費者利益。”
??更規范
市場迎來強監管合規治理時代
今年2月,《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出臺。8月,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禁止網絡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公開征求意見稿)》,對經營者強制“二選一”等行為進行詳細規制。從《反壟斷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稿的修訂,再到《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發布,今年還有多部關于平臺經濟監管法規即將落地。
“今年‘雙十一’明顯能感受到平臺對于‘二選一’變得更加謹慎。”清華大學國家戰略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劉旭說,“但也不排除還是存在相關現象,只是手段可能會變得更隱蔽,需要更加警惕?!?/p>
劉旭提醒,即使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電商平臺也有可能存在與某些商家達成獨家協議,在平臺上進行獨家的銷售或者是給予獨家優惠價格的現象?!安慌懦糠制脚_利用技術手段來迫使商家進行排他合作?!?/p>
“在平臺經濟監管日趨明確、完善的大背景下,各大購物平臺應摒棄從前流量為王、誘導性推送消費等錯誤思路,杜絕虛假原價、低價陷阱等營銷套路,打破平臺‘二選一’的限定交易行為。”暨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副教授、廣東省法學會反壟斷法與反不正當競爭法學會秘書長仲春建議。
平臺經濟野蠻生長時代已經落幕,隨之而來的應是依法規制、強化監管的合規治理時代。“但治理亦須合理。”仲春建議,應當加強頂層設計,堵疏結合?!绊攲討钥茖W立法為著力點,逐步完善我國平臺經濟法規體系,加快步伐優化對各大平臺治理規章,通過開展聽證會等方式鼓勵各大企業參與立法、保障權益,在政企共治、政企合治的基礎上推動平臺打破壟斷、公平競爭。”
另一方面,他建議要落實底層邏輯,著眼于技術層面,進一步細化對“大數據殺熟”“個人信息違法收集”“誘導性推送”等相關算法技術的規制。仲春特別提到,作為算法分發環節中的“把關人”,監管部門也要提升素質,加大人才技術培養,細化“算法領域”的粗線條化立法,將監管的對象從平臺下沉到算法,切實從底層邏輯解決問題。
“廣東作為全國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網絡市場交易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在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宣傳及日常執法監管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省反壟斷執法合作基地、暨南大學競爭法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宗杰表示,廣東的網絡交易市場相對來說比較規范,同時由于今年對部分平臺企業曾經有過競爭法執法檢查,也進一步增強了廣東企業的合規意識。
●南方日報記者 賓紅霞 昌道勵 歐志葵 實習生 王一舒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10-27 11:18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