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集中上市 上海銷量大漲20% 但關于菌子的那些說法都對嗎?
近期,野生菌在上海集中上市,以往少見的新鮮松茸、牛肝菌、雞菌(即俗稱的“雞樅菌”)、青頭菌等均通過空運,新鮮送達,還出現了以菌菇為主題的自助餐。多家電商平臺透露,7月以來,菌菇品類的銷量同比去年大漲20%。
野生菌成為不少電商平臺的當季新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在野生菌規模上市的同時,也時不時傳出某地發生菌子中毒的消息,社交平臺還流傳著各種辨別野生菌是否有毒的訣竅,比如“鮮艷的有毒,不鮮艷的沒毒”“生蟲的沒毒,不生蟲的有毒”“能讓銀器變色的有毒,不變色的沒毒”等,這些說法正確嗎?
牢記兩個“少一點”
“網上所傳的那些辨別菌子是否有毒的訣竅,并不準確。”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員李傳華博士說,野生菌的種類繁多,不能簡單依靠形態或某些特征區分有毒或沒毒。在很多人的認知中,“鮮艷的蘑菇有毒”,卻不知道很多有毒的野生菌外表并不起眼。還有,在同一大類野生菌中,也有“有毒”和“無毒”的區分。比如,市場在售的黑牛肝菌屬于可食用的無毒野生菌,但它的“近親”,如俗稱“苦牛肝菌”的氈蓋美柄牛肝菌、俗稱“紅牛肝菌”的蘭茂牛肝菌等就有毒,不可食用。
所以,他建議喜歡食用野生菌的市民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野生菌,“在野生菌的主要產地云南,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當地最大的野生菌交易市場,當地監管部對哪些野生菌可以交易管理較嚴格,當地食客也很少嘗試不熟悉的野生菌。”
對上海市民來說,同樣要通過正規渠道購買野生菌,不要通過網絡等購買來歷不明的野生菌。在全國各地發生的野生菌中毒事故中,出現過少量毒菌混雜在可食用野生菌中的情況。若從正規渠道購買,可以有效減少這類風險。
李傳華還建議,市民食用野生菌時要記住兩個“少一點”:“每次吃的野生菌種類少一點,每一種的份量少一點。”他說,不同野生菌的烹飪和食用方式有差異。在云南等地,餐飲企業在銷售野生菌時會根據菌菇特點調整烹飪方式。對上海市民來說,也要搞清楚不同菌種的加工方式,為了避免混淆,單次食用的種類可以少一點。同時,鑒于個人體質差異,建議適量食用。
上海市場的野生菌哪里來?
專家提醒,“從正規渠道采購”是降低野生菌中毒風險的重要舉措。那么,上海市場的野生菌從何而來?
某主打云南菌子的火鍋店店員告訴記者,在售的野生菌主要來自木水花市場的固定合作商,也許部分品種在上海少見,但都是當地的成熟品種,“我們是自助餐,菌子的種類比較多,所以服務員會注意消費者的選擇,提醒消費者多煮一點時間。不過,金耳、老人頭等菌菇是可以當做刺身吃的,會提前加工好供消費者選用。”
“其實,要澄清一點,并不是‘云南菌子’就是‘野生菌’。有不少產自云南的菌子已經被人工馴化,可以規模種植。這就大大提高了消費安全性。”某平臺菌菇基地開發負責人項藝博說,他們平臺今年共上架33種菌菇產品,其中26種為工廠化種植或經過人工馴化后、由菇農種植的菌菇,這些菌菇的安全性非常高,而對于7種自然生產的野生菌,包括野生鮮松茸、雞菌、青頭菌等,均為產地直采,包括云南、四川等地,“ 其中,松茸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因此合作商戶還要具備采集許可證和售賣許可證。”
同時,為了讓消費者更好地了解各種菌子,平臺利用App上的圖文介紹、小視頻,以及隨菌附帶的小卡片等加以介紹。“我們還特意減小了野生菌的包裝,方便市民一餐食完。”項藝博說,野生菌與白玉菇、杏鮑菇、蟹味菇等工廠化種植的菌菇不同,保質期很短,趁新鮮吃很重要,建議消費者若未能加工完畢,可打開包裝后放入冰箱冷藏,盡量在3天內加工食用。
菌子種類繁多,建議消費者了解產品后再加工食用
“食用菌子還是安全第一,市民不要覺得只有野生菌才鮮美。”一些菌菇買手透露,從平臺銷售看,松茸、黑雞、鮮銀耳、舞茸、牛排骨等野生菌和品質商品菇共同組成了菌菇品類,都很受消費者歡迎,“常年性商品與季節性時鮮結合,市場選擇多,價格也更合理。”至于平臺所售的野生菌,來自經驗豐富的云南供應商,其中新鮮松茸等出自平臺在香格里拉等地建立的直供基地。采摘后的野生菌須通過平臺品控體系,才能上市。
別試“先菌子,后小人”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采訪對象都提到,要嚴肅對待野生菌中毒,千萬不要覺得網上的“先菌子,后小人(指中毒后出現幻覺,看到‘小人’等幻象)”是件有趣的事。因為野生菌中毒后果很嚴重,不僅僅導致幻視、幻聽等幻覺,有的毒素還會通過人體的消化系統進入血液系統,損害人體肝臟、腎臟等器官,引發嚴重后果。
部分餐廳打出“先菌子后小人”的宣傳,并不可取
那么,萬一食用野生菌后出現中毒,怎么辦?
云南省疾控中心指出,如果進食野生菌后在數分鐘到3天(72小時)內,出現頭昏、惡心、嘔吐、腹瀉、煩躁不安、幻覺等癥狀,或有其他不適時,要高度懷疑是否是野生菌中毒。此時,千萬不要麻痹大意,不要存有僥幸心理,應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及時前往醫院治療,并告訴接診醫生自己進食野生菌的種類、時間、地點和同餐者。
有條件的,可以用大量飲用溫開水或稀鹽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湯勺等硬質東西刺激咽部,幫助嘔吐,以減少毒素的吸收,減輕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催吐后,患者可飲用少量鹽糖水,補充丟失的體液,防止脫水導致的休克。不過,對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強行向其口中灌水,防止窒息。
此外,要注意提供食物樣本或生物樣本給專業機構檢測后供醫療人員救治參考。樣本包括中毒發生時食用的野生菌樣品(未經加工過的生野生菌和煮后食用的野生菌);若實在無法提供野生菌樣品,也盡量提供嘔吐物或胃內容物,中毒者的血液、尿液等。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8-11 11:4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8-11 11:40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