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快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四周年,有哪些創新、升級和動員?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滿4年,創新做法不斷涌現,垃圾分類逐步成為全市市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好習慣。
長寧區天山路街道在全區率先完成垃圾分類“一網統管”智能識別社區場景應用,實時監測垃圾房周邊“小包垃圾”違規投放的問題;虹口區靈新小區的垃圾房實現智能化改造,可以自動噴淋除臭、紫外線殺菌、滿溢識別;徐匯區凌云路街道將“雙碳”科普和可回收物回收服務有機融合,設置交互性體驗展、碳普惠智能回收區……
徐匯區凌云路街道可回收物中轉站。本文圖片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陳悅?圖
(資料圖)
6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綠化市容局獲悉,今年1-5月,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7391噸/日,有害垃圾分出量1.76噸/日,濕垃圾分出量8843噸/日,干垃圾清運量16915噸/日,濕垃圾分出量基本穩定在干濕垃圾總量35%左右。截至2022年底,全市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率穩定保持在95%以上。
智能監控“盯住”小包垃圾
小包垃圾落地、非定時期間投放點垃圾滿溢等問題,一直是垃圾分類的困擾。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上海正深化小包垃圾綜合治理,引導各區、各街鎮將“小包垃圾隨手拍”社會監督舉報平臺二維碼上墻公示,而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算法使用,在全區率先開展垃圾分類“一網統管”智能識別社區場景應用。
長寧區天山路街道垃圾分類“天山智眼”系統監控畫面。
144路智能監控時刻“緊盯著”天山路街道的小包垃圾,其中18路固定攝像頭和12路移動攝像頭用于抓拍街面暴露垃圾,53個住宅小區做到了垃圾房智能監控探頭全覆蓋,用來捕捉垃圾房違規投放的小包垃圾。
天山路街道城運中心主任吳光宇介紹,當智能監控探頭拍到灑落的小包垃圾,AI系統可以自動識別并生成工單,通過政務微信APP自動派單到相關責任人,并在工作群內提醒。責任人處置后,在手機上點擊“已處置”,AI會再次自動識別是否合規并結案,實現了“主動發現、快速處置、落實整改”閉環智能管理體系,推進垃圾分類投放監管從“人防”向“技防”模式轉變。
“5分鐘派單,10分鐘接單到現場整改,15分鐘自動核查案件結束。如果處置人員5分鐘內不接單,會有線下催促,AI電話會打過去提醒他?!眳枪庥钫f,以前實行網格化管理時,街面上的暴露垃圾,人為發現到處置需12-24小時,再由人工審核,現在智能系統極大提高了效率,平均結案時間縮短到1-2小時。
同時,街道在玉屏南路天山茶城、紫云路53號(近尚嘉中心)、美天玉屏菜場等易偷倒、亂倒垃圾的點位,部署監控設備設施,并接入24小時預警系統,第一時間將點位實時狀態反映到“一網統管”的后臺和聯機的執法人員手機上,做到信息共享、聯勤聯動,讓偷倒垃圾現象無處遁形。
去年6月的凌晨,轄區內有車輛偷倒垃圾,借助“一網統管”技術和監控影像,系統第一時間將偷倒者出現的時間點、方向等分散的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并匯報綜合行政執法人員,相關人員立即趕赴現場執法,事件從發生到處罰用時僅12個小時。
吳光宇表示,后續將不斷增設適用于完善城市管理的“天山智眼”系統,在各大商圈商場的垃圾房增設監控探頭,做到“居民區、街區、商務區”三區治理全覆蓋。
升級垃圾房,優化投放
今年以來,上海積極推進功能不健全的投放點、垃圾房升級改造,配置洗手、除臭、遮雨、照明等便民設備,目前全市已有超過80%的集中投放點規范配置了洗手、除臭裝置。
虹口區靈新小區智能垃圾房。
靈新小區智能垃圾房內部。
在虹口區靈新小區,一個智能垃圾房在今年4月亮相,踩下腳踏板即可打開投放口,一旁設有自動感應的水龍頭供洗手,垃圾桶滿溢后會亮燈提醒物業換桶,智能監控若識別到亂丟垃圾的行為會發出語音提醒,垃圾房還可以自動噴淋除臭、紫外線殺菌……
虹口區廣中路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郭楠介紹,靈新小區始建于上世紀80年代末,小區內共3000余戶居民。小區原有7個生活垃圾房和1個小壓站,存在布局較分散、配置不合理、容積量不足等情況,經常出現垃圾滿溢現象。
為全面提升小區垃圾分類工作面貌,街道黨工委借助“美麗家園”綜合改建項目對靈新小區生活垃圾房進行改造,拆除4個,剩余的3個改建為智能生活垃圾房。改建過程中,根據居民和物業的意見建議,垃圾房增加了夜晚照明、添加洗手裝置、配置消毒除臭以及無接觸投放腳踏等。
除了上午7-9時,下午6-8時,垃圾房還設置了誤時投放時間11-13時?!办`新小區的老齡化程度比較高,40%是老年人,很多老人中午買菜做飯會產生垃圾,所以我們設置了中午的誤時投放,幫助大家更好地養成垃圾分類習慣?!惫f。
社區之外,《上海市道路、公共廣場等廢物箱配置導則(2023版)》更新發布,提出在公交和軌交站點、特色商業街區等重點區域完善廢物箱設置,目前全市廢物箱總數為44671個,對比新版《導則》印發前(39959個),全市優化新增4712個。
2019年以來,上海完成2.1萬余個居住區垃圾分類投放點升級改造、2.7萬組道路廢物箱投放口二次升級改造,在233個商圈、交通樞紐、公園綠地、旅游景點設置超過1000組可回收物精細化分類容器,實現沿街店鋪上門收集全覆蓋。此外,上海全面更新收運裝備、改造轉運設施,推進可回收物“點、站、場”體系建設,建成一批處于領先水平的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全市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總能力超過3.6萬噸/日。
發動更多志愿者
垃圾分類四周年,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在虹口區嘉興路街道,“低碳生活新時尚志愿服務隊”的注冊志愿者已達到2150多人,都是活躍于社區的居民。
“垃圾分類是撬動社區治理的一個支點,讓更多的人加入社區治理,有事兒商量著辦,每個人都在出謀劃策。”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安丘居民區書記雷國興說,垃圾分類是個系統工程,從“要他分”到“我要分”,這一過程離不開對居民的充分動員。
每個小區垃圾分類的薄弱環節都不一樣。在嘉興路街道,流動人口眾多,“他們對小區不太了解,對垃圾分類的規則也不是很清楚,一旦有一袋垃圾落地,就可能有破窗效應,所以志愿者們商量了個辦法叫“迎新活動”——只要他入住小區,就會收到一份電子手冊,介紹小區的樓長、管家,哪里可以投放垃圾,家里東西壞了找誰維修,周邊圖書館和醫院在哪等等,與生活息息相關的都在電子手冊上呈現?!崩讎d介紹。
小區還有一支志愿隊伍,可以帶領新住客實地走訪,快速了解小區及周邊,“我們主動跨前一步服務,他有家的感覺,他對垃圾分類的支持度就會很好。”雷國興稱,這一過程也吸引了不少人加入志愿者隊伍,他們來自不同行業,科技從業者可以貢獻“智慧社區”,設計師可以加入社區微更新、設計垃圾房等,由此形成良性互動。
上海市綠化市容局介紹,截至2023年5月底,上海共依托“上海志愿者網”發布“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項目2.76萬個,參與志愿者71.38萬余人,累計服務時長超過4698萬小時。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網絡快報排行榜
-
2023-06-30 08:3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網絡快報熱門推薦
-
2023-06-30 08:39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