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重在為企業帶來實質收益
“工業互聯網不需要高深的技術或時尚名詞,而是看能不能解決問題。如果可以解決企業的問題,就有生命力。”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在接受中國工業報采訪時說。
11月23日,在廣州舉行的2018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一批中小企業分享了如何通過工業互聯網給企業帶來的巨大變化,這包括數據采集與共享、預測性維護、在線制造等場景。他們的共同特點,就是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痛點,打通了瓶頸,使企業獲得了實質性的收益。
解決需求成為市場共識
2017年11月27日,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 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2018年,工信部相繼出臺《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 年)》等文件,這些政策的出臺極大地推動了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
一方面,中國消費互聯網的發展對中國產業界有很大的啟示,推動中國企業對互聯網技術接受程度比國外要高,這一點,余曉暉在與美國、德國的產業界交流中得到了驗證。另一方面,中國工業化本身時間不是很長,積淀不是很深,反而沒有那么大的包袱。
“從根本上,產業界一定是覺得工業互聯網符合自己的需求,能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且有一些先行者的成功案例。天時地利人和,我覺得越來越多的企業有這個共識,”余曉暉說。
信息化彌補工業化不足
眾所周知,中國工業化進程在整體上參差不齊,與國外相比,中國可能有最好的生產線,但工業的積淀有很大的差距。國外工業企業的積淀比較好,比如工藝參數、工藝包、工藝模型等等比中國做得好很多。
從工業化的角度,傳統工業該做的還是要做,但有一些新的東西,可能差距沒有那么大,通過數據采集、關聯學習,找到新的規律,通過新的方式可以彌補。甚至還有新的賽道,可以做得更好。
廣東一家企業,在垂直行業是隱型冠軍,中國第一、全球第五,該企業想進全球前三,但發現比較困難。其他幾家頭部企業都是國外的家族企業、百年歷史,而這家企業是第二代,雖然看起來跟排在前幾的企業差得不多,但價值差距較大。可是企業領導覺得,百年老店對數字技術不是那么敏感,但他的企業不一樣,可以走另外一條路,這就是信息化。
中國的工業化迭代時間不夠長,中國的企業家也相對年輕,思維活躍,他們可以用互聯網、數據技術也就是信息化的方式來彌補工業化缺少的東西。這是工業界的一個共同認識。
網絡、平臺和安全:挑戰下的新機會
網絡是基礎,平臺是關鍵,安全是保障,這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特點。當前,這三個層面雖然面臨挑戰,但卻孕育著新的機會。
首先是網絡。網絡分工廠內的連接與工廠外的連接。工廠外的部分,運營商網絡差別不大。工廠內又分IT層面和OT層面,問題比較多。一方面,中國工廠內生產網絡體系基本上都是國外技術體系,而且高度碎片化,標準眾多,這意味著互聯互通的成本很高。但這也意味著新的機遇,比如建設新的開放體系,有更多的廠家可以進來,成本更低,因此可以走不同的路。另一方面,雖然工廠里面無線很少,但5G即將商用,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
其次是平臺的挑戰,有技術層面也有商業模式層面。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多,不足的地方在于技術底蘊差別較大,這又分兩部分,一是工業技術底蘊,一是ICT,尤其是工業技術底蘊存在差距,比如機理模型、數字雙胞胎等等,這是長期的挑戰,需要慢慢彌補。ICT方面的差距反而較少。
在商業層面,余曉輝認為,目前還不能對平臺有過高的期望。工業互聯網平臺需要不同行業的支持,也意味著工業平臺不會一下子就有大量用戶,一個平臺也不可能覆蓋所有行業,而且平臺需要傳統的IT、通訊、OT、工藝、數據等各方面的技術,組合難度也很大。這個過程需要投資,見效沒那么快。
但是,中國工業互聯網的模式創新非常有亮點。由于不同的行業、企業、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國工業要素體系也不太健全,這些多元化,使中國工業互聯網的發展與應用也非常多元化,比如基于工業互聯網通過交易數據、工業設備運行數據來解決信貸問題,做得很成功。
第三是安全方面的挑戰。安全是把原來的信息安全和工業本身的功能安全結合起來,原來這兩個層面之間沒有關聯,工業互聯網把它們打通后,安全的架構設計、技術能力、企業的制度設計都變了,這就帶來相應的挑戰。但安全的挑戰不只是中國,所有國家都是如此。但由于企業往往先關心怎么賺錢,導致“安全問題沒有那么明顯,企業在意識上不是那么到位,這是最大的挑戰”。
以產業聯盟為支撐
為加快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推進工業互聯網產學研用協同發展,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2016年2月1日,由工業、信息通信業、互聯網等領域百余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兩年來,聯盟會員數量突破800家,設立了“12+9+X”組織架構,分別從工業互聯網頂層設計、技術研發、標準研制、測試床、產業實踐、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工作,發布了多項研究成果,為政府決策、產業發展提供支撐。
余曉暉同時兼任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他介紹,企業加入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比較簡單,通過聯盟網站提交企業信息,經過常務理事會審議即可。會員可以參加會員大會,還可以免費分享所有的技術報告、標準等研究成果。
免責聲明:本網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站出現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站中的網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新聞排行榜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新聞熱門推薦
-
2021-01-21 11:2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
-
2018-09-28 11:33